2025年11月19-21日,2025(第二十二届)中国橡胶材料市场发展论坛暨橡胶材料专委会会员大会在浙江嘉兴举办。
本次会议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材料专业委员会主办,以“聚合力、应变局、启新程”为主题,来自国内外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及下游轮胎和橡胶制品企业专家、代表约160人共聚一堂,探索产业链协同升级路径。

会议伊始,召开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材料专业委员会会员大会,会上橡胶材料专委会秘书长王小芳宣读中橡协文件,同意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第十届理事会橡胶材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同意聘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宇担任理事长。

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宇通过视频发言,他表示,2023-2025年材料专委会搭建交流平台、调研国产胶产区、应对贸易壁垒、规范行业发展并完善服务体系,虽然行业面临地缘政治、胶价下跌等挑战,但为国产胶品质提升等注入动力。
关于新一届理事会工作,他提出深化产业协同、强化国际合规应对、完善服务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强自身建设五大重点方向。
杨宇强调,橡胶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虽当前挑战多,但长期向好趋势未变。他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行业能攻坚克难,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会上颁发橡胶材料专委会新一届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单位证书。





随后,大会进入致辞环节。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徐文英表示,今年橡胶行业销售收入、出口增幅虽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行业利润仍保持了正增长,这一成果离不开全行业企业的艰辛努力。针对行业未来发展,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天然橡胶企业应聚焦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产品研发,合成橡胶企业着力攻关高端高性能特种橡胶;二是扩大合成橡胶出口规模,拓展海外市场空间;三是强化上下游协同联动,凝聚合力共同应对行业发展风险。
徐会长同时呼吁,在行业当前面临挑战的关键时期,全行业应传承 “红船精神”,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以及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传化化学新材料事业部副总裁兼浙江传化合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长银表示,当前全球合成橡胶供应链格局重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绿色转型加速,传化合成正通过“三大转变” 积极应对:发展方式从“涨体量”转向“涨质量”;增长动能由“规模驱动”转为“科技+市场双轮驱动”;运营方式从“传统管控”升级为“数字化、现代化运营”。王长银透露,传化合成已建成全球最大稀土顺丁产能工厂,正全力提升中国橡胶产业全球影响力。

浙江信汇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森结合嘉兴地域精神,为行业发展注入信心。他指出,当前橡胶行业面临美欧贸易壁垒、天然胶进口依赖高、合成胶利润挤压等挑战,但新能源汽车推动高性能橡胶需求上升、生物基材料开辟绿色转型路径、国内内需潜力持续释放,也为行业带来新机遇。
大会安排12个报告,从宏观政策经济形势对橡胶行业的影响,到企业应变破局的方法,以及贸易摩擦、国际动态等方面进行分享。

国泰君安期货研究所研究总监/所长助理王笑,从宏观经济视角分析,指出中美贸易处于缓和期但细节共识不足,全球贸易体系从多边向区域、双边演变,企业需熬过多头调整阵痛期以适配高质量发展。

青岛全美橡胶轮胎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沛,预判2026年上半年天然橡胶走势,她认为14800元为胶价底部,长期走势偏乐观,同时提醒关注欧盟反倾销、主产国天气及交易所政策等影响因素。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公共关系部、信息化工作部主任刘芳,梳理了我国轮胎贸易摩擦案件新进展,她指出贸易摩擦呈现频次密集化、区域扩张化、目标精准化(针对中资海外基地)、手段复合化特征,分析国内企业出口集中度高、外部法规壁垒等问题,建议企业借助协会平台协同应对,做好结构升级与品牌塑造。

PBN中国区代表孙健(Jack Sun),解读欧盟EUDR法规最新情况,他表示,12月投票确定定是否延期,后续将更新法案、调整国别风险。他建议企业建立尽职调查体系追溯原料,规避混合风险,可借助认证降成本,但勿仅依赖第三方平台。

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二部热依莎,介绍橡胶期货衍生品市场运行情况。2025年截至10月橡胶期货和衍生品市场运行稳健,天然橡胶、20号胶、丁二烯橡胶期货累计分别成交8382万手、3622万手和3401万手,服务产业效能稳步提升,落地天然橡胶期货结算价对外授权,“上海胶”价格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下一步,上期所将持续优化品种、完善品种体系、推进对外开放,服务橡胶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橡胶及下游产业群经理陈慧芳,指出全球轮胎“中国领跑”,企业海外建厂加速;非轮胎领域中,新能源车用胶略增,输送带需求放缓;建议关注新能源车、储能等新需求及高端领域国产替代。

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雷海军表示,航空航天橡胶需耐极端环境,天然胶在飞机轮胎不可替代,合成胶(如全氟橡胶)已部分实现国产化突破;未来需聚焦高性能、智能化,加强产学研合作。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产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刘锐金,指出我国天然胶自给率低、高端依赖进口,已研发特种胶并小批量应用;建议建创新平台、完善检测体系、加强政策支持,推动上下游协同突破瓶颈。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窦悦珊,指出2025年丁二烯价跌进口增长,合成橡胶产能增但需求增速下降,基本面弱、利润向下游流动;展望2026年,丁二烯新增产能减少,合成橡胶需求缓增,基本面略好,利润向产业链上游回归有限,建议行业聚焦新型商业模式与高性能材料。

浙江传化合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市场部副总经理刘玉良,介绍了传化合成及高性能橡胶新材料发展概况,公司橡胶总产能27万吨,今年产量预计超30万吨,实现稀土顺丁进口替代;十五五规划建新材料产业园、布局海外基地,延伸至生物医疗领域,推动可持续发展与高性能材料研发,目标百亿级规模。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侯鸿斌博士,介绍团队研发的铁系梳枝丁戊橡胶,该产品无苯环、兼具低滚动阻力与高耐磨性,适配新能源汽车轮胎需求,性能可覆盖前三代溶聚丁苯橡胶,已完成百吨级生产及近100万条轮胎测试,未来期望联合上下游推进产业化,助力突破橡胶材料进口依赖。

国信期货山东分公司副总经理汤超,介绍期权交易在橡胶稳价增收上的优势,通过案例说明其可保库存、增厚利润,建议企业用期权组合优化风险管理,提升资金效率。



本次会议分别由中橡协橡胶材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小芳,广东省广垦橡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福云、中橡协橡胶材料专业委员会顾问侯凤霞主持。
11月21日,部分参会代表前往浙江传化合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现场参观,并座谈交流。
